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服务窗口>人力资源

创业者最重要的软实力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04-21 来源:中华品牌管理网

创业者最重要的软实力

一个人决定创业,当他拿一个想法跟他的第一个伙伴、第一个员工、可能给他第一笔投资的人去沟通时,靠的就是影响力,这也是他唯一可以依赖的东西,从0到1要靠它,从1到100,到1万也离不开它。

为了让别人能够了解你,表达是首要的。有人能言会道,但可能被视为油嘴滑舌,因此让人觉得可信很重要。再然后,就是让别人跟随,“我相信你说的这件事情,我可以跟你一起走”,或者说“我能够做一些事情去支持你”,这就是影响力的更高境界。所以,影响力并不是为了吸引注意,大家经常会误解这一点。

跟大众沟通其实比较简单,可以说,资本是跟大众沟通的核心。比如早期小米卖一部手机,要往里面贴几百块钱,此后,经过成本不断的削减和规模的扩大,小米手机能赚钱了。以资本和技术作为“补贴”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东西,只要超过了用户预期,就能获得用户的心。有了资本,这些都能实现,就算一个公司不懂得怎么花钱赢得用户,也有专门的人士可以帮忙实现。

而真正复杂的是面对专业人群的沟通能力。比如,总不能把投资人想象成用户,跟他说,“我这个东西怎么便宜,送你点儿产品,你投我”。投资人看的是项目能不能做成,未来规模有多大,所以要影响和说服他们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极少有投资人和创业者只聊一次就决定投资的,绝大多数投资人听完一个项目介绍,都会通过他的合伙人、他身边对这个领域可能有点儿了解的人,或者专业的人群来调查这个人的口碑、行业情况等等。投资人会在专业人群里面获得某个项目的信息,也就意味着创业者不是只说服投资人就行,还需要在某个范围内赢得人们的认同。所以,层层递进的沟通能力,对所有的创业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

影响力就像滚雪球

世界级企业家们的演讲和各种表达,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有气场?这是要一步一步修炼的,影响力不是演讲技巧,而是能让人信任、跟随的能力。创业者至少要相信这项能力很重要的,是创业者可用的资源。比如马云跟什么人随便说几句,都会让人觉得太有启发了,这就叫主角光环,光环的穿透力非常强大。但创业的时候没有人有光环,要靠自己用细节一点点去说服别人。影响力这件事好像滚雪球,创业者要有意识地把雪球滚起来。

一个人要宣扬某个信仰,首先得说服自己;要说服自己,就先要把身边的一群人影响了,从他们的脸上一定能看出一些东西,人才会有更大的勇气、胆量开始对外释放。这是一个链式反应,要从少数人再到少数人,再到其他少数人,然后这些少数人就变成多数人了。

与专业人士的沟通,是要形成一个链式的反应。当你没打那么多广告的时候,靠这群人往外一步步传播是最有效的。创业者很多时候要的不是让别人瞬间爱上你,而是先让大家不讨厌你,这才赢得了进一步去沟通和影响别人,继而让他们有跟随你的机会。易到用车的周航开始不说要颠覆出租车行业,而是说:“我做这件事儿就是想让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权利去用上专车”,也是这个道理。

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

再看2014年雷军访谈时的视频,他的气质、气场,包括对手机产业的感觉,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他谋求的已经是产业影响力,“要复制更多的小米,要建立更多的产业生态链条”,他的口号从“为发烧而生”,变成了“让所有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马化腾也不例外。3Q大战之后,马化腾领衔整个腾讯的核心创始人层,连续在半年内做了18场访谈,全是闭门的。他们把科技圈中有影响力且对腾讯不满的人请过来,听他们批评腾讯。腾讯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公司,别人对它的要求是“做一家好公司”,而此前,腾讯依旧把自己看成是一家正常的公司。

这是腾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公关行为,并没有花太多钱。访谈之后半年,腾讯做了一次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此后,腾讯再也没有遇到大的舆论风潮,因为它解决了原来不沟通的问题,也解决了对自己定位的难题。现在腾讯说的都是产业层面的事。

而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当完成了从0到1,公司价值开始释放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完A轮之后要想融B轮,B轮需要3倍到5倍估值提升,这个台阶怎么上?第一,创业者得有一套逻辑证明自己赢了,以及为什么赢了。第二,公司今天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将怎么把它设定出来。像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做完这样的演讲后,就拿到了1亿美元的投资,实现了5亿美元的估值。

一次精彩的出场,也不如三次持续的在场

在今天,核心问题不是传播,而是沟通,沟通意味着双向的,高频度的,是有往来的。

在构建影响力时,要多塑造沟通的氛围,不要只做传播。传播其实花钱就可以实现,性价比不高。以前企业做传播的时候,习惯买个封面,或者去门户网上个头条。现在不一样了。如果人们在那个时间点没看手机,你的信息就传达不到,等再过5分钟,时间点过去了,就没有效果了。

沟通的频度和准备的时间之间有比例关系。如果一个公司一年就想做一两次对外沟通,就得花足够长的时间去准备它,不要认为沟通就是把事情说出去。创业者要考虑很多细节,甚至是场景的设定,以及要表达的东西与别人想了解的是否有关系。

雷军做一次产品发布会,准备期基本上是7——8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产品发布完之后,下一个产品的发布会已经在准备了,他的PPT的准备时间不低于半年,会修改若干版本,会提前一周租下会场,进行各种搭建和彩排。

电影《盗梦空间》展示了给人植入一个想法如何之难,甚至要潜到三重梦境里才能植入,所以影响一个人很难,需要非常立体的方式来去实现,这就不仅仅要依靠演讲的内容,还需要有很多的细节上的考虑,包括用什么东西能够触动别人,让他产生共鸣。

一次精彩的出场,也不如三次持续的在场。接触点越多,越能够占据人们的碎片时间,然后传达更多的信息,持续地影响他们,建立信任。内容是一种介质,像水一样,用它把一个个小众群捏合起来,小众群是指对你的事情有共同认同的人群。选择媒体和沟通平台,本质上选的是人群。

在沟通上,人们比较习惯“造塔”,一年憋足了力气搞一次震惊世界的发布,或者做两次面对千人的沟通,这些都是属于造塔的行为。在造塔之后,更高级的是造浪,就在于一波、一波,浪可以叠加,最后叠加成一个像海啸一样的趋势。当然最高的境界是去造一个环境氛围。“互联网+”的环境氛围,就是马化腾他们营造起来的。

做好自己很重要,沟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事,创业者和创业公司要从第一天就开始勾画自己。创业者别忘了要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做一个有趣的公司,别只是在做一个赚钱的生意。

创业者要常问问自己是谁,自己的故事是什么。最后我觉得,最伟大的影响力不是在于影响别人,而是在改变自己。

上一篇:飞利浦:“创新基因”人才哪里找? 下一篇:如果重新创业,我一定花50%的时间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