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节能环保>特别关注

“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铸就“广州蓝”

发布时间:2016-01-13 来源:广东环保产业网

fiogf49gjkf0d

    “广州蓝”、“广马蓝”,最近几个月,广州市民在“朋友圈”中频频晒出他们生活的城市蓝天白云加上城市美景的照片,天穹澄蓝、白云如絮、城市如画,许多人纷纷为之点赞,并被大量转发。
    长期生活在广州,曾经拍出无数经典照片,今年已77岁高龄的老摄影家薛龄燊对记者说:“今年广州出现蓝天白云的次数比前几年都要多,再加上城市建设越来越漂亮,不会摄影的人随手一拍都可拍出漂亮的照片。”
    薛老的话与广州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不谋而合。广州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广州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截至12月15日,今年广州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已达301天,分别比2014、2013、2012年增加19天、41天和45天;而刚刚过去的11月份,空气质量的优良率更是达到100%。
    广州空气环境质量的逐年改善,离不开周边城市协同减排的巨大努力,得益于今年相对较好的气象条件,更与广州近年来实施“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治气策略与实施密不可分。
    科学治气方略出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2013年3月19日,广州市委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2016年和2020年近期、远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针对PM2.5的初步源解析结果,提出以“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为总体思路,控制工业、机动车、扬尘、油气四大污染源。在同一年,国务院出台大气“国十条”,广州按照最新要求,在原有方案上修订形成了《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4-2016年)》,部署10大防治行动、57项具体措施、8方面保障措施和3000多项具体任务向空气污染宣战,广州市“十二五”环保工作由此进入快车道。
    人们常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天然矛盾,但广州的数据表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共赢。近年来,广州社会经济飞速发展,2014年,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5749亿元提高到19381亿元,常住人口从2004年的730多万增加到1300余万,汽车保有量从2004年的68万辆增加到222万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广州空气质量却在不断好转,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不断降低,二氧化硫从2004年的77微克/立方米降到2014年的1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从2004年的73微克/立方米降到2014年的48微克/立方米,PM10从2004年的99微克/立方米降到67微克/立方米。
    而今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更是亮眼,截止12月15日,广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6.2%,空气质量分别为:优100天、良201天、轻度污染40天、中度污染8天,没有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分别比2014年下降22.4%、11.9%、4.2%和23.5%;一氧化碳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与2014年持平;臭氧超标率为7.2%,比2014年减少4.3个百分点。
    好成绩虽然与今年总体天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有关,但也是近年来广州持续推进实施空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重点推进电厂燃煤锅炉烟气超洁净治理、淘汰落后小锅炉、出台政策鼓励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等各项措施的成果。
    控车:今年1至11月淘汰黄标老旧车9.1万辆
    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空气污染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根据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广州机动车尾气源已成为仅次于工业源的第二大PM2.5来源,占比21.7%。近年来,广州市从油、车、路三方面着手,大力控制机动车污染,削减面源排放。
    广州市分别从2014年7月和2015年4月起,全面推广使用了国Ⅴ标准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较国家标准要求的全国统一实施时间分别提前了3年半和33个月,与此前使用的国Ⅲ标准车用汽、柴油相比,含硫量下降了80%(从50ppm降至10ppm)。通过加大黄标车限行执法力度、提高燃油品质、扩大电子警察执法点范围、实施提前报废经济奖励政策等综合措施,全力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今年1-11月,广州市已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9.1万辆,其中营运黄标车2.81万辆。
    减煤:“超洁净排放”燃煤达燃天然气排放水平
    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费占比中一直都非常大,特别是在广州这种天然气源稀缺的城市,煤炭更是占了能源消费的大部分。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建设“无燃煤区”,推动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有效地控制了煤炭消耗以及燃煤污染问题。
    2014年,广州市印发实施了《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方案》,实施“50355”工程,对全市燃煤电厂进行“超洁净排放”改造。“50355”工程即:改造完成后,广州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氮氧化物50mg/Nm3以下、二氧化硫35mg/Nm3以下、烟尘5mg/Nm3以下。
    广州市的“超洁净排放”改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全市10台总装机容量260万千瓦燃煤机组的“超洁净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基本达到燃气标准;第二、第三阶段,按照“超洁净排放”、“上大压下”、“以新代旧”原则新建高效节能燃煤机组,淘汰落后小机组、高污染中小锅炉和运行时间长的老机组。据介绍,第一阶段的改造完成后,与2013年相比,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831吨,削减比例64%;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004吨,削减比例37%;减少烟尘排放量1826吨,削减比例64%。目前,广州恒运、黄阁电厂、中电荔新、旺隆热电等4家企业8台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已完成了“超洁净排放”改造,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6040吨,减排氮氧化物3625吨,减排烟尘1778吨。
    除了大型电厂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外,广州还有大量中小型工厂使用燃煤燃重油的小锅炉。 2014年,广州市政府将1000台燃煤、燃重油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工作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通过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方面措施,全力推进整治工作。截至2014年底,广州市已完成1016台燃煤、燃重油锅炉的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超额完成了民生实事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以“无燃煤区”、“无燃煤街镇”的创建促进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等市中心四区于2014年建成“无燃煤区”。据测算,完成全市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大约可减少煤炭消耗约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3万吨,减少烟尘排放0.05万吨。
    少油烟:餐饮业引入排污许可证制度
    油烟在空气污染的各项来源中占比不大,但却是最扰民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广州市加大油烟的治理力度,餐饮业油烟污染投诉大幅下降。
    从2011年起,广州市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的9个区域、173家餐饮业户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系统、有效地组织、指导餐饮业油烟污染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等中心区完成了规模化餐饮业在线监控试点工作。引入排污许可制度,将工业企业普遍适用的排污许可证引入餐饮业环境管理之中,对75 餐位以上的中型餐饮业户核发排污许可证。推进餐饮业项目与居民住宅楼分离,建立相对独立、杜绝污染扰民的饮食街(区)、饮食综合楼;同时简化手续,适度放宽规模小、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粥粉面店的准入门槛,从严把关炉灶多、油烟排放量大、环境敏感的大中型餐饮业环保审批标准。推进油烟治理设施安装、维护和集中运营,探索餐饮业环境管理法制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路径,并以严格监管保障治理效果;目前全市餐饮业户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约2900套,通过环保验收的餐饮业户均全部安装油烟治理设施。

    降尘:全面控制扬尘污染推动协同治理
    广州目前仍处于建设发展期,建筑施工活动十分活跃,初步统计,每年约有近2000个工地同时施工,扬尘治理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广州市新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有关扬尘污染控制工作的制度、规定,规范了管理标准,明确了管理责任。对广州市建筑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把施工扬尘控制纳入到企业的诚信评价考核体系中,与招投标竞争环节直接挂钩,违规企业被列入竞标“黑名单”;组织中心城区先行先试,探索精细化管理经验。天河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创建“扬尘污染控制示范区”行动,通过宣传形式多样化,建筑工地降尘措施创新化,联合执法常态化,示范工地标杆化,监测监督技术科技化等方式,在突出控制实效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作出了一系列的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为充分发挥环境经济杠杆作用,2013年12月,广州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征收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研究工作,编制了《广州市建筑施工扬尘排放量核算办法》,于2015年1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5年3月获环境保护部批复同意,并于7月正式开征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
    继续加大治理力度让“广州蓝”常驻羊城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通过实施“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治气方略,不断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空气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广州环保人清醒地看到,该市环境治理还面临巨大压力。作为一个特大型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的社会经济总量、人口数量、交通流量以及发展需求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基数较高,加之地理位置处在珠三角腹地,污染物较难扩散和稀释,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与公众日益提高的期盼相比仍存在差距。因此广州的环境治理工作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近日,广州市环保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近期及该市的“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科学谋划好广州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继续以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抓手,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促进广州绿色发展。
    会议提出,要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制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研究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强化环保目标责任考核;继续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和火电机组改造,完成14台机组(锅炉)“超洁净排放”改造,巩固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治理成果;持续加强机动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探索建立建设工程环保监理制度,完善中、轻度扬尘污染控制联动机制,同时要开展船舶污染防治;重点开展流溪河流域等河流水环境治理,推进广佛跨界等重点区域河涌整治,全面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加强环评审批服务,强化规划环评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优化调控作用;落实省下达的2016年总量减排目标任务。适时修订《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规范环境执法监管,健全“两法衔接”机制,集中开展整治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扎实推进全市突出环境问题和学校周边污染整治;完善挂牌督办和“黑名单”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发布全市50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信息。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第三方机构管理机制,开展环境保护监测社会化试点;建设4个流溪河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推进珠江广州河段的抗生素研究性监测;完善大气污染源清单建设,推进PM2.5和O3等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研究工作。
    我们相信,通过广州环保人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广州蓝”一定能常驻广州。

上一篇:加快推进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动员大会召开 下一篇:高温保温隔热涂料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