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支持农业清洁生产
发布时间:2015-03-10 来源:广东省清洁生产网
本报讯(记者李敏)“为了销售所谓的娃娃菜,一些企业把大白菜剥掉百分之八九十,仅留一个芯儿卖。这是什么行为?这是电视剧里年羹尧吃饭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减少一半的饮食浪费,我们就可以一年休耕2000至5000万亩耕地。”三农问题、环保问题是此次全国人代会众多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近日,在京参加盛会的我市全国人大代表王惠群在大会发言时,抨击奢侈浪费之风,认为应重新唤醒民众节约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意识,并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重点加大对农业清洁生产的支持力度。
“每生产1吨粮食就要消耗40公斤左右的化肥,每生产1吨蔬菜要消耗60公斤化肥,每生产1吨水果要消耗100公斤化肥。”王惠群就此问题查阅了资料。由于我国人口多,刚性需求高,粗放式农业生产仍占较高比例,农业资源环境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据统计,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农膜用量均为世界第一。化肥用量6000万吨相当于发达国家用量的总和;农药用量180万吨,占世界总用量的1/4;地膜用量143万吨,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2.5倍。
“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现在我们粮食浪费还是十分严重,在收储运这个环节浪费的比例超过了发达国家的3%至5%,也超过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8%至10%,我们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达到了12%至17%。”王惠群说,在加工、食用方面浪费的更多,餐饮业大吃大喝现象还是存在,一桌饭吃完,再来同等数量的2拨人,还能吃饱。“所以,我们节省粮食、水果、蔬菜,就是节省大量农业投入品。”
另一个让王惠群高度关注的问题是,在农业高强度产出的同时,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农业投入品逐年增长,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农田废弃物也成为突出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节约粮食
支持农业清洁生产
在畜牧业集中养殖地区和蔬菜集中种植区,由于大量的畜禽粪污和化肥的施用,对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饮用水源遭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严重侵害,这些报道已经屡见不鲜。他认为,发展培育资源环境保护产业,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是可持续的治理途径。但是对于这个“大块头列车”,在启动、加速时,还是需要政府给“加加油”,给个支点以便“撬动”。
王惠群建议,首先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治理面源污染、减少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综合利用畜禽粪污等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直接。建议对农业产业安全及保障有贡献的好技术和好产品应试点先行。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内给予政策的强力支持,不把粮食生产量放在第一位,允许大胆尝试,多措并举。根据试点结果准确评估对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的影响,在选点上不能简单按照行政区域来,而应按农业资源环境特点,以流域或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再或者以一个具备各个生产要素的产业覆盖范围来选点。
其次,要在产业生产过程中重点加大对农业清洁生产的支持力度。王惠群认为,农业清洁生产应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在农业生产的源头投入、过程减量和末端综合利用上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农业投入品就是生态清洁的,保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量使用投入品,保障农业生产产品的清洁安全,并且把农业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循环利用起来,变废为宝。他建议发改委、财政部加大农业清洁生产支持的专项力度,在农业化肥农药减量、农田尾菜秸秆综合处理、农用废旧地膜治理及全生物降解农地膜推广示范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另外,王惠群还认为,应切实加大对农产品节约的宣传力度与举措,由节约粮食为切入点,广泛倡导节约、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