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 靠什么约束,将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对于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的微店信息“刷屏”,包括通过公众账号推送各种广告信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微信快速普及推动了微商的蓬勃发展,尽管没有人能准确统计目前微商群体的数量,但业内人士估计,参与微商经营的人数高达千万人左右,而卖面膜的个人微商数量就高达数百万人。与此同时,假货、诈骗等微商乱象也叠加出现,特别是“微商传销”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带来更多的迷惑性,给微商健康良性崛起蒙上阴影。
微商应该如何管理?日前,商务部起草的《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始征集民意。《办法》明确规定,无店铺零售业未经允许禁向消费者推送信息、网店不得出售违禁商品等。
《办法》能够约束住“微商传销”等乱象吗?
微商营销机制待规范
有分析人士表示,最初的微商生态是高度契合社群电商生态的。最初的微商是基于某个对稀缺产品有生产能力或深刻认知能力的达人,借助自己的魅力人格所制造的信任和情感基础,和一群有稳固生活圈关系的熟人之间产生的商品交易行为。
这种微商生态是健康的、有序的、可以长期良性运转的。从2014年起,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微商就让许多人赚得盆满钵满,也让许多人急于进入微商大潮。“微商”这个依附于微信朋友圈的衍生品,在“创客”热潮不断高涨的时代背景下,刷新着大众对社交软件的认识和定位,成为不容忽视的“传奇”存在。但与此同时,无规则、无秩序、倾销、串货、三无产品、暴力刷屏等问题层出不穷。
一些人不满足已有社交平台的关系圈,用大批量的加好友的方式,扩大自己的潜在影响受众;他们不满足已有的小本买卖,想把产品更大规模地销售出去,从而赚取更大的利润;他们不满足已有靠生活圈场景刺激,靠口碑分享潜移默化影响的小而慢的生意模式,而采用金字塔式的层级代理,仓库转移,下线压货。这就把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转变成商人和商人的关系,本质上已经出离社群电商本身。
目前,微商投诉的案例已有多起,但很难找到厂家所在地,投诉人弄不清卖家身份,无法向所在地工商局反应查处。
据了解,目前微商行业主要有B2C和C2C两类主要模式。B2C模式为通过搭建一个微商管理体系,提供完整的分销方案,有专用的销售系统,卖家依靠销售进行提成。而C2C模式则是通过品牌商找一级总代理,由一级总代理往下,层层发展代理商销售产品的纵向模式。其中,C2C是最为普遍又最有争议的微商模式。
相比以代购和海淘业务为主的个人卖家,C2C微商具有明显的层级性。据了解,C2C微商一般以品牌——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区域代理)——三级代理(个人卖家)结构为主。以一盒某品牌面膜为例,总代理的拿货价如果是50元,一级代理从总代理处进货价为70元,那么,传递到个人卖家时的进货价则为110元。
作为微商生态圈里的末梢,数量庞大的个人卖家构建起微商的底层,赚钱并不容易。钱都被上游赚取、熟人生意难做、产品缺乏品牌信誉、新客户难以开拓……一系列问题摆在微商面前,个人卖家不得不厚着脸皮刷屏朋友圈。此外,微商模式往往还与传销界限不清,不少打着微商幌子的传销活动也浮出水面。
那么,2015年,微商是否还有新的发展?
微商市场立法不能空白
据工商总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 170.1万件,同比增长18.7%,其中网络购物问题投诉数量同比增长高达174.4%。
《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扫除无店铺零售业的种种弊端而制定,其中有几大亮点。其一,未经允许禁向消费者推送信息。大多数短信一经推送就不能退订,这让消费者不胜其烦。针对此种情况,《意见稿》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无店铺零售经营者和相关服务者不得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信函等渠道,向其发送推销信息。此举有望让网购卖家强行推送促销广告的现象有所收敛。
其二,网店不得出售违禁商品。由于没有实体店铺的属性,网络卖家常常游走于法律边缘,销售法律明文禁止的枪支、毒品、违禁药品等,扰乱了社会治安的稳定。《意见稿》明确无店铺零售经营者通过相关服务者从事销售活动,应当提交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授权经营证明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证照等信息。
目前,很多活跃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微商,并没有实体店,成为“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三无”小店。分析人士表示,《办法》对于网商行业总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大部分网商都进驻了天猫、京东等平台,具备信息登记和经营执照,但很多个体经营创业的小微商需要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大大增加了成本。
除此之外,法律界人士认为,微商须向正规军转变,实名制应成为趋势。国家要完善相关法规,行政部门加强监管,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消费者增强保护意识,促进网络交易市场健康发展。除了行业自律以及传统打假方式,信息化信用体系建立将是解决微商假货的根本之道。目前央行已放开征信,微商平台接入征信系统,只要做假货就会有记录,可从根本解决假货问题。如果想把微商做大,需要突破朋友圈的熟人信用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估和认证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同时,品牌授权和质量要有权威的认证体系。
未来微商怎么走?
随着微商的野蛮生长,市场也将迎来一场大洗牌,监管部门和微信官方已开始探索、推出一系列严管措施。据了解,深圳市政府目前正与腾讯微信协商,试图实现对微商产品的来源地追溯,同时制定对制假售假企业的惩罚机制。
2月15日,微信官方发出正式公告:打击微商非法分销。这是腾讯微信官方首次对带有涉嫌传销性质的微商表态。3月,微信官方开始对微商进行打假,腾讯微信官方公众号发出通知,建立品牌维权平台,机制是用户举报,如是传统品牌方验出是假货,微信官方即做封号处理。3月5日,微信推出新功能,提醒用户“如果对他的内容不感兴趣,可按头像设置权限”,预计会对微商的曝光与展示有影响,这是限制微商暴力刷屏的举措。
据了解,目前,微商经营者也在尝试打破微商“熟人生意”带来的瓶颈和尴尬。例如,通过大数据共享卖家与买家信息的V8 App云端数据,可以准确找到微信上的面膜、瘦身等产品的买家与卖家,创始人称,微商在2015年将迎来井喷,一个品牌的招商会就能找到6000多个微商,这说明微商市场仍有庞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要解决的就是卖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帮助卖家找到买家,如何让买家接受卖家,这是微商面临的问题。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微商极有可能得到传统势力的尝试性拥抱,春节前夕,苏宁鼓励员工开设微店销售苏宁易购的商品,并推出奖励措施,试图扩大销售渠道,同时推广苏宁易购App应用。一位已经在微信上开辟了微店的苏宁内部员工表示,员工只需要用自己的苏宁工号、密码,进入专属App之后,就可以把上面的商品上架转发到微信中,商品卖出后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佣金。
有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微商渠道的产品犹如当年的淘宝上盛极一时的淘品牌一样,抓住了渠道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享受了渠道的红利,但这些品牌缺乏足够的价值基础去支撑消费信任。相关人士预测,不注重消费者和产品质量的微商品牌很快会出现“泡沫破裂”。 无论任何渠道,能够成功活下来的都是依靠产品质量而带来的重复购买。依托于质量和研发的好产品永远是未来,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品牌,最终也只有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