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鲁企清洁生产显效
发布时间:2013-11-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修改后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下称《促进法》)明确了中央预算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资金投入,将大大推动我省企业参与清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意识。”1日,山东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循环经济促进会副秘书长崔兆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洁生产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将得以发展。
资金瓶颈
2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明确中央将增加清洁生产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及其技术推广,以及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清洁生产的项目。
对此,崔兆杰表示,传统制造业大省山东省在清洁生产方面起步较早,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一些标准、规范来自于山东的实践和建议。但当前,山东没有设立专项清洁生产扶持资金,对清洁生产的扶持资金大多散落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投入等方面,环保、节能部门也有部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总体上看,量很小。
“尽管清洁生产促进法从2003年就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政策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在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省及各市地财政用于支持清洁生产审核及项目的引导资金十分有限,扶持力度也比较弱。”崔兆杰解释说,清洁生产审核就像医生为病人看病一样,检查项目越多、越彻底,投入也就越大,而且除了部分工程管理的节能减排量较为清晰外,管理、综合利用减排量都不好计量,导致企业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崔兆杰认为,我省企业企业普遍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清洁生产尚未全面展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比例偏低。此外,清洁生产科技开发的投入也远远不够,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等领域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同时,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够,制约了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咨询服务质量也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咨询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较差,不能为服务对象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清洁生产,资金不足已成为影响我省清洁生产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崔兆杰说。据山东省政府节能办调研,凡是有清洁生产财政资金支持的市,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高,清洁生产审核任务也完成得好。
经济效益可观
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节能办了解到,我省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 、有害物质和未完成节能任务的单位,已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审核范围从工业企业逐步延伸到宾馆、商场、医院等从事服务活动的单位。
据了解,去年我省有1064家单位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比“十一五”时期的总数还多113家,比2010年增加781家,增长2.76倍。据对720家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统计,已投资37.56亿元,实现经济效益41.77亿元/年,仅节标煤每年就达94.72万吨。来自省环保厅的统计显示,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344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已达25.2亿元,取得经济效益36.8亿元,每年可消减COD3406.3万吨。
去年8月,《山东省清洁生产“十二五”推行规划》开始实施。规划对钢铁、煤炭、电力、化工、建材、机械、纺织印染、食品加工、造纸九个工业行业,农业、建筑、交通、商贸服务四个领域实施清洁生产。力争到2015年,工业重点行业和农业、建筑、交通、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清洁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基本形成完善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体系、综合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