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提质工程,六大行动稳增长!广州工业力争实现7%增速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源: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月18日,广州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记者在会上获悉,2021年,广州全面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全力以赴推动稳增长,聚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新基建,以“链长制”为抓手推进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工信经济稳中向好。
2021年,广州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2567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5086亿元,同比增长7.8%,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首次分别突破2万亿、5千亿大关。完成工业投资1101亿元,同比增长6.9%,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会议部署了新一年的重点任务。2022年,广州将聚焦打造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全面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以“链长制”为抓手,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五大支柱产业,实施深度融合“八大提质工程”,开展“智车”“强芯”“亮屏”“融网”“健药”“尚品”六大行动,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到2022年,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增加值超7000亿元,增速6.5%,力争7%;确保完成省下达工业投资额任务1221亿、增速11%,力争1320亿元、增速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超10%。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片区。
打造8条万亿级产业链
会议提出,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强化运行监测分析研判。结合链长制,建立市领导对口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针对性开展“暖企服务”,坚持“每周一联系、每月一通报、每月一报告”,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诉求。开展“招大引强”行动,围绕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模式,提高国有投资基金对本市企业的投资比例,积极利用股权投资方式吸引项目落地。
2021年,广州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21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以市领导为“链长”和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目前,14位市领导担任“市级链长”高位推动,47个部门和116个“链主企业”协同推进。
会议提出,下一步,广州将落实省“链长制”要求,打造“整体功能强大的枢纽产业组团和枢纽产业链”的路径,完善全市21个重点产业链的“1+X”政策体系、“九个一”工作体系,制定“四张清单”实施清单式管理,畅通链长制“纾难解困”工作机制。推动“数字建链”“场景育链”“金融惠链”“招商补链”,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全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8条万亿级产业链和一批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擦亮“广州智造”新名片
近年来,广州先进制造业强市步伐加快,“智车之城”“软件名城”“世界显示之都”“定制之都”逐渐成形。其中,广州汽车产业产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获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十项创新”,在全国率先出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混行政策,表现亮眼。
南沙23路自动驾驶公交示范线路自2022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强湾区产业协同创新,全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工信部部属高校等科技创新资源在穗转化。稳步推进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全力抓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建设基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加强汽车电子、自主创新品牌建设,推动超高清制播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产业化,积极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区。深入实施“定制之都”示范工程,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产品高端化时尚化国际化,擦亮“广州智造”新名片。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目标增速超10%
过去一年,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提速升档。2021年,广州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印发《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方案》。牵头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发布《产业导则》和《数字建设导则》。目前,试验区内登记注册企业超8万家,琶洲核心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明显, 39个重点项目营收同比增长69.6%。以数字经济为主导谋划打造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加快建设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和黄埔横沙数字产业园等一批示范园区。全年新建5G基站14559座(5G用户突破1000万户),建设数量第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上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超40%。
作为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率先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城市,广州将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穗芯”“智造”“定制”“上云”“赋能”计划,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22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目标增速超10%。
广州全市规上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超40%。资料图
未来,广州将以广州试验区为核心引擎,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和新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家核心软件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完善“信创支撑、软件定义、应用带动”的软件产业生态。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打造国家级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拓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探索数字技术在各领域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数字信息枢纽,大力推动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 “双千兆”创新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促进企业“上云用云”。
力争新培育5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过去一年,“中小企业办大事”在广州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广州新增4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5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 “小巨人”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推动800家以上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出台《广州市民营领军企业培育管理办法》,认定首批144家民营领军企业。利用省市资金扶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2472家,扶持金额5.4亿元。广州开发区获批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越秀区获批创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
会议指出,广州要高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旗帜,支持广州开发区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探索建设一批专精特新园区。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机制,力争全年新培育5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壮大一批民营领军企业,争取推动800家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升规纳统。
此外还将研究起草《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出台中小企业纾困帮扶重点任务清单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细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上一篇:广州日报:知识城集团“携手”广亚铝业 激活内生... 下一篇:肖亚庆部长《人民日报》撰文:充分发挥工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