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中流击水 十年蝶变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从江心岛村到产业高地,广州生物岛凭什么
广州国际生物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心岛村,10年蝶变,正成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 新华社发
聚集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世界500强项目7个,产值达80亿元
从江心岛村到产业高地,广州生物岛凭什么
广州国际生物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心岛村,10年蝶变,正成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 新华社发
2019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大赛在广州生物岛举行。
10年前,广州国际生物岛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心岛村;10年后,这里逐渐成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
面积仅1.83平方公里,广州国际生物岛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从无到有聚集起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世界500强项目7个,上市公司总部5家,研究院所近40家,集聚药物临床机构36家。今年上半年,生物岛共新增入驻项目42个,完成外资引入6000万美元。
昨日,广州国际生物岛10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在生物岛广州实验室召开,总结生物岛开岛运营十周年的阶段性成果。
生物岛的10年蝶变史,也是广州发展史的一页缩影。曾经“平平无奇”的生物岛,何以吸引企业接连落地?站在新起点,生物岛未来蓝图又指向何方?
资源集聚
加速融入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版图
通过十年探索,生物岛精心培育出药物研发与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医疗、医疗器械、大健康五大支柱产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不断增强,产生巨大的优势资源集聚带动效应,成为广州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的核心驱动。
“生物岛围绕产业链延伸和创新链协同,推动创新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为构建‘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全链条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处处长刘芳芳表示。
在广州开发区“两城一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布局中,广州国际生物岛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三位一体联动,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目前,生物岛上已汇聚了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世界500强项目7个,上市公司总部5家,研究院所近40家,集聚药物临床机构36家。2020年生物岛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80亿元。
引进外资
今年上半年完成6000万美元
今年上半年,生物岛共新增入驻项目42个,完成外资引入6000万美元。在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中,生物岛与上榜的阿斯利康、吉利德、默克、恒瑞医药均已开展项目合作。
其中,金域医学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燃石医学作为全国首家肿瘤二代基因测序领军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赛莱拉是中国新三板首家挂牌上市干细胞企业,干细胞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第一。
“生物岛在过去10年发展非常快,有大量生物制药、诊断公司等到岛上安家落户,形成了很好的生物制药研发生态。”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说。“百济神州在生物岛投资建设创新中心,将百济神州的研发实力开放给社会,带动上下游100家到150家企业共同发展。”
多方位、立体化的高端平台,做大国际“朋友圈”,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也成为生物岛赢得国际知名度、提升全球显示度的制胜法宝。
2017年,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成功举办,永久落户生物岛,迅速成为全球著名的生物论坛。生物岛成功打响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品牌,即将举办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合力打造享誉全球的国际生物“达沃斯”论坛。当前,生物岛搭建了以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中英生物科技之桥”等为代表的国际合作平台,与香港大学等联合攻关,正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蝶变秘笈
营商环境
“十分到位”创新服务 “跨境通”让外企9天落户
作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优化生物岛的营商环境,点燃发展“强劲引擎”。
就在上个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商事登记“跨境通”延伸至以色列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让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实现一站式投资落户”。“我们的企业用不到9天的时间就可以办下来,用行动和案例展示了黄埔速度。”以色列GLK公司董事总经理耿建跃点赞道。
全方位、多层次的“金镶玉”政策体系,覆盖引资引才引智的各个层面,引领全国政策风潮;升级打造营商环境4.0改革,全省首推33个惠企政策事项“免申即享”,打造“企业发展首选地”;今年又出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10条”,单个项目引进最高可获5亿元,新药问世企业最高可获得约1亿元,扶持力度全国最大。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小企业办大事”实践区,以高效服务点燃“发展引擎”,生物岛则是其中一个实践缩影。
生物岛近期还推出了“十分到位”创新服务工作方案。“企业有需要,10分钟内必有服务专员到场,马上办理。”广州国际生物岛(中以合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超说。“有的事项需协调多个部门的,我们承诺2个工作日内给出解决方案。”陈超解释,“十分”具有双关的含义,“也指我们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用群众的体验‘评好差’。”据陈超介绍,生物岛会派出专员每天收集企业需报送给区的材料,集中送达,避免企业来回奔波。
2020年年初签约落户生物岛的广州吉利德-瑞查森联合创新中心,是中国首家第三方独立真菌实验室。从签约落户到实验室建成并取得牌照,整个过程仅用112天,跑出了“黄埔速度”。
“生物岛有最好的营商环境、产业政策、合作模式,以及最快的通关便利和高端的人才优势。”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伟坚说。2015年设立的中以基金规模6.06亿元人民币,已经完成了12个项目的投资,累计投资达3.8亿元人民币。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可将生物试剂通关时间从3天压缩至1天。
以色列GLK公司董事总经理耿建跃:我们的企业用不到9天的时间就可以办下来,用行动和案例展示了黄埔速度。
燃石医学肿瘤早检事业部副总裁周丹:当初我们考察了很多产业园区,发现生物岛在人员支持、政策支持以及专业性等方面都很符合我们的需要。最终我们选择了这里。
生态空间
高品质生态空间吸引企业落户
除政策驱动外,良好的生态空间也是吸引企业落户生物岛的原因之一。
环岛碧道串联滨水风光,“会呼吸”的海绵绿地,“会循环”的生态水廊,沿途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生物岛上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黄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贺璐璐介绍,10年来,生物岛不断推进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岸线环境、滨水生态等升级改造,初步打造了移步换景、错落有致的生态绿洲。被誉为羊城最美绿道的环岛绿道,如今已升级为“会呼吸的”生物岛环岛碧道,成为全省碧道样板。生物岛还打造开放式、公园式再生水厂和水系博物馆,环岛科学布设AED急救设备,打造特色环岛生态服务圈。
既有生态,也有配套服务。在交通方面,生物岛已有早高峰公交车、便民车。文体方面,游泳馆、网球场颇引人注目,篮球场、健身设施正在加建中。路过环岛一号公厕旁,记者发现了包括直饮水、AED急救设备、书吧、淋浴间等多功能的恒瑞驿站。
百济神州是首家落户广州开发区的创新生物药企,已将“研-产-销”全产业链落地广州。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告诉记者,他们是在经过全球性的广泛研究后,最终选择了广州生物岛。
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我们在经过全球性的广泛研究后,发现广州是一个做生物制药的好地方,尤其是生物岛。过去十年,生物岛发展得非常快,营造了一个非常适合做生物制药、研发的生态环境。
智慧交通
全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
关于“未来城市”的设想也令人期待。目前,生物岛建设了全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成功举办2019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大赛,促进“人、车、路、云”等交通要素的有机融合。得益于全岛5G室外信号全覆盖,文远知行、百度等无人驾驶小巴、出租车、环卫车等无人驾驶公共交通体系正加快构建,未来城市氛围日渐浓厚。
陈超表示,无人驾驶小巴或许会作为岛上未来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地处珠江沿岸的生物岛,未来发展路在何方?据《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进珠江黄埔段沿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未来,生物岛片区将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研发组团,与黄埔临港经济区、穗港智造合作区联动,推动珠江黄埔段形成“一轴三片区多组团”的新空间格局。
生物岛的城市规划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中。广州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研中心主任陈清介绍,生物岛将加强生物岛对外交通联系,打造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全线贯通的共享慢行系统,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体系。
同时,服务设施配套需求也将完善。陈清称,将加强与周边区域功能联动和资源共享,助力生物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研发基地。
广州国际生物岛(中以合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超:生物岛建设了全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无人驾驶小巴或许会作为岛上未来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A10-13 统筹:汪建华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 林诗妍 南方+记者 吴雨伦 实习生 孙文禧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除署名外)
生物岛实验室有多牛?
顶级院士天团领衔,已取得23项抗疫成果
燃石医学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广州国际生物岛实验室领衔多项科研应急项目取得喜人成果。
燃石医学生产的测序反应试剂盒。
生物岛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12月22日,担当“头雁”角色,领衔多项科研应急项目取得喜人成果,为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打好“前哨战”。
昨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岛1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生物岛实验室近4年的发展成果。
实验室领衔
研发新冠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今年5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在生物岛重磅揭牌,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成立于2017年12月的生物岛实验室是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聚焦再生医学前沿研究等学科方向,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临床研究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处长莫雪华介绍,疫情期间,生物岛实验室以科研成果响应国家需要,取得新冠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AI辅助诊断系统、磷酸氯喹老药新用法、核酸高通量制备与检测一体机等一大批成果,为国内外抗疫作出突出贡献。
随着院士“上岛”,生物岛战略布局科技平台日趋完善。其中,生物岛实验室是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聚焦再生医学前沿研究等学科方向,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临床研究基地。广州海关、国家呼吸中心P3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落地开花,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培训学院等机构日臻完善。广州市一医院、中山眼科中心、孙逸仙医院等三甲医院转化实验室加快建设。
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引领研发创新势头迅猛。近三年,阿斯利康、丹纳赫、默克、恒瑞、百济神州等龙头企业竞相布局、集聚成势,金域等“链主”企业引领全链创新,生物岛正加速融入全球生物科技创新版图。
百济神州在生物岛建设南方研发中心,聚焦靶向和免疫抗癌药物研发,已有4个产品上市,12个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一品红药业总投资60亿元,打造大湾区儿科药国际研发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打造世界领先的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研究与高效产业转化平台。昂科免疫致力于开发全球领先的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型生物药,研发全球首个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冠肺炎重症三期疗法。
“硬核”战力
发现首个新冠病毒“人传人”关键证据
今年5月发生的广东本土疫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控制。疫情防控中,生物岛的科技企业再次发挥出“硬核”战力——
金域医学展现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担当,以一企之力完成全省核酸检测累计达3547万人份,占全省核酸检测总量超16%;广州实验室、金域医学建成广东首个“猎鹰号”气膜实验室,日产超过12万管,大大提升筛查速度;文远知行“无人驾驶车”每日为广州荔湾封控区配送生活物资;精科医学调派“移动方舱实验室”驰援湛江吴川实现就地采样……
这是生物岛聚力攻坚科研创新,在科技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生物岛首个入岛企业赛哲生物就为广东省检测出首例新冠病例,为发现新冠病毒人传人现象提供了首个关键证据。昂科免疫开发的创新型生物药,成为全球首个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冠肺炎重症三期疗法。
建立“防、检、治”一体化疫情防控体系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背后,是生物岛“开岛”十年来全力锻造生物科技“核中之核”的战略布局与使命担当。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主动对标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前沿,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强化生物医药硬核科技力量,奋力将生物岛打造成为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黄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贺璐璐在发布会上表示。
10年来,生物岛战略布局科技平台日趋完善。
焦点
引进哪些高端人才?
答:已引进15位院士,上半年15名科研人员获640万元安家费
人才是第一资源。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实“海外尖端人才8条”等人才政策,实施“一企一策”“一人一策”,强化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厚植生物岛聚才沃土,成建制引进钟南山、徐涛、王晓东等院士团队,集聚高端生命科学人才,造就了生物医药强大势能。
“实验室推动人才发展教育量质齐升。”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处长莫雪华说,实验室采取“核心+合作”的方式,目前已引进国内外15位院士紧密合作,引入95位PI(学术领头人),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创新队伍。其中高层次人才204人、PI(学术领头人)95人。
注重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安排专人专职协助科研人员办理人才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人才补贴和证件等,其中,上半年有15名科研人员获黄埔区安家费640万元支持,3名科研人员获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2名院士获人才优粤卡。
截至目前,实验室已获批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教育成效显著。上半年新培养博士后21名(已累计培养59名),获资助经费735万元。
取得哪些抗疫成果?
答:一滴指尖血15分钟内检测出结果,取得23项抗疫成果
莫雪华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实验室以科研成果响应国家需要,建立起“防、检、治”一体化疫情防控体系,实施多个“战时”科研攻关项目,取得23项抗疫成果,如新冠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AI辅助诊断系统、磷酸氯喹老药新用法、核酸高通量制备与检测一体机等一大批成果,均用于抗疫前线,为国内外抗疫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快速检测方面,一是开发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及时解决疫情暴发导致待阅影像片子数量激增问题;二是研制现场血清快速诊断试剂盒,采取一滴指尖血可在15分钟内通过肉眼观测到结果。在应急药物方面,一是率先开展磷酸氯喹临床疗效评价,推动磷酸氯喹纳入国家第六版和第七版诊疗方案;二是成功建立人源化ACE2小鼠模型,将应用于新冠病毒药物与疫苗研究。
此外,国际生物岛的多家企业对疫情作出应对措施:金域医学连夜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湖北荆州等关键区域核酸检测重任,组建行业最强病毒筛查“应急部队”;本土疫情发生后,金域医学率先启用“无人机”实现无接触配送生物样本,广州实验室、金域医学建成广东首个“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助力广州荔湾、云南瑞丽、江苏南京等地抗疫;精科医学调派“移动方舱实验室”驰援湛江吴川实现就地采样。
构建了哪些科研平台?
答:构建九大科研平台,论文影响力排名第一
目前,生物岛实验室立足国际化、高起点,致力于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打造再生医学与健康前沿研究基地、临床应用基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基地,引领以再生医学为核心的新一代医学变革,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医疗合作的样板。
莫雪华表示,生物岛主要布局了再生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临床创新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安全以及高端生物医疗器械耗材研发等五大科研方向。构建了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节点、大动物中心等九大科研平台。
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丰硕,论文影响力(CNCI)和ESI高被引论文在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中排名第一,成立以来累计发表署名文章565篇(第一单位63篇),影响因子20分以上在顶级期刊发表文章45篇(第一单位4篇)。截至6月底,实验室累计申请专利170件,其中发明106件,PCT28件,海外布局专利申请4件。
生物岛十年蝶变时间轴
2011年7月
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开岛
2013年9月
被授予“广州光谷”光生物医学专业集聚区
2016年1月
广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广州国际生物岛为“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建设的重要支点
2016年4月
获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7年7月
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举办,永久会址落户生物岛,其将打造成为立足珠三角、服务全国、影响世界,聚焦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生物医药领域“达沃斯论坛”
2017年12月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发布,广州国际生物岛被列为广州市13个创新节点之一
2018年6月
被广州市政府列为首批建设的十大价值创新园之一
官洲生命科学圆桌会议举办
2019年6月
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召开
2020年11月
第四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举办
2021年5月
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在生物岛揭牌
2021年8月
生物岛开岛运营10周年
南方都市报 2021.8.12 GA01、GA10-13版
上一篇:羊城晚报:江心岛如何走出生物医药高地? “引才... 下一篇:广州日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