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1亿元!黄埔“生物医药3.0”政策全链条赋能产业发展 “产业版”营商环境服务进园区
发布时间:2025-07-31 来源: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黄埔区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还把摊位摆到现场,上演别开生面的“生物医药技术秀”,展示黄埔生物医药领域不同类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李剑锋 摄
7月29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直通车园区行”(第二期)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专场活动,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针对企业需求,活动详细解读《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生物医药3.0”政策),介绍了黄埔“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落地情况及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发展情况、“一岛多园”体系建设等。
此外,黄埔区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还把摊位摆到现场,上演别开生面的“生物医药技术秀”,展示黄埔生物医药领域不同类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生物医药产业新政落地,全面加速 IIT 研究驶入快车道
作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目前已有约4800家生物医药企业扎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这一数字相比2017年增长了3.8倍,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规模已达到2400亿元。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的同时,黄埔区在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诊断试剂、医学检验等细分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
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新质生产力30条”为统领,覆盖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15个重点产业,配套人才、科技、金融等五大要素支撑,加速系列“政策包”落地。
而在不久前,黄埔陆续迭代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如“生物医药10条”“生物医药2.0”“中医药10条”等,正式发布“生物医药3.0”政策。当天活动上,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对该“生物医药3.0”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据介绍,新政策细化为29条、49款,包括“加速科技创新突破、加快药械成果转化、优化临床服务配套、鼓励产品推广应用、加强产业生态培育、强化人才资源支撑”六大板块,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充,为产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扶持。
具体来看,新政策精细化、分梯度支持创新药,临床研发费用最高按20%、30%、50%资助,每年最高资助1亿元;加快药械成果转化,创新医疗器械证每年最高扶持1000万元,“岭南名方”转让转化最高资助100万元。
同时,优化临床服务配套,临床风险补偿最高按40%给予资助;支持开展IIT研究,鼓励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医学创新和临床成果转化,对符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临床试验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IIT),对完成项目备案、有效开展且完成的,经综合评估后给予资助。
推荐进入省、市、区创新药械产品目录,鼓励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每年支持总额最高达2000万元。此外,还将强化特色园区、耐心资本、人才等全链要素保障。
此外,该政策还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针对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特点,单设支持条款,提高临床试验补贴额度。支持生物制造,对生物原料药和生物药用辅料、“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给予资助。
位于生物岛上的中科天泽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仿生功能化、组织再生工程、表界面改性等高端生物科技及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2019年签约落地黄埔后,长期致力于区域高端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徐俊颖表示,黄埔的生物医药政策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巨大支持。今年以来,中科天泽的多款核心产品已经在广州市内多家医院铺开。其生产的仿生改性导尿管同时兼备超滑、物理抗菌与抗尿盐结晶,体内留置时间可达30天不换管,填补了临床需求的空白,而在泌尿外科专用的仿生改性输尿管支架,更是得到头部医院的认可。
“一岛多园”新进展,串联“三城一岛”实现“三共享”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围绕“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重点聚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率先实施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人才友好型”营商环境。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吴洋,在当天的宣介环节上表示:“过去企业服务往往是‘有什么给什么’,现在则是企业‘需要什么给什么’,这种转变让企业愿意留在黄埔。相较2017年,全区生物医药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已经从40家增长到146家。”
今年7月初,广州国际生物岛试点园区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揭牌。广州莱迪生命健康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成为黄埔区内首批“广州国际生物岛试点园区”,“一岛多园”政策正式启动。
受益于“一岛多园”政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全域协同发展新阶段。目前,依托“三城一岛”战略平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构建“科技研发在生物岛、成果转化在科学城、生产制造在知识城”的空间分布,而“一岛多园”政策实现了平台间的有机串联。
广州国际生物岛管委会副主任梅花指出,“一岛多园”并非简单的空间扩张,而是通过制度设计重构产业分工、通过资源整合激活乘数效应。据悉,未来生物岛享有的专项政策,纳入生物岛试点园区的各个园区也将同步享受,实现政策、资源、品牌共享。“长远来看,生物岛计划进一步扩容升级,做强广州生物医药核心引擎,打造成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核心高地。”梅花表示。
在服务方面,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全省首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为企业节省约1个月的通关时间。开展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试点建设,落地全国首个“研发机构+医疗机构”的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LDT)试点,开启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研发诊断试剂的新模式。据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生物医药服务科副科长蒋渊现场介绍,目前已有7家企业18个物品被纳入“白名单”,相关物品实现了便捷通关。
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是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内唯一以生物医药作为主责主业的区属国企,规划了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的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曾玮表示,将充分利用生物岛在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引领作用,与各试点园区共享资源、共建平台、共铸品牌,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创新投资集聚区。
据了解,2022年以来,由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打造的CXO(全流程医药外包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近2万家,为生物医药企业以及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的项目持有人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交流展示秀科技,本土药械企业填补行业空白
除了宣讲环节,本次活动上的交流互动环节,同样是干货满满。在营商环境生物医药主题“益企谈”环节,围绕新产品入院、创新医疗器械申报等具体问题,与会的政府单位、园区机构、企业代表、观察员等踊跃交流。同时,收集企业提出的诉求建议,将其纳入管理台账,并在后续持续跟踪督办。
在会场外的交流展示区,活动同步开设了咨询服务专区和政务服务专区。多个职能部门现场设置展位,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疑问,提供“一对一”政策辅导、人才落户、税务优惠等实务指导
另外,活动特别设置的“生物医药技术秀”,邀请10多家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在现场进行展示。不同领域、不同技术、不同适应症的医疗药械产品,大秀黄埔生物医药领域前沿的科技成果,吸引不少与会者驻足。
广州湾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在现场颇有热度。公司总经理马放晴介绍,在同类产品中,该产品是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能够自动完成核酸提取的所有步骤,可用于单个样本独立提取或多个样本批量提取。
现场展示经桡神经血管远端通路导引导管、经桡动脉神经血管输送导管系统等六款产品的适介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其展位吸引了大量关注。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黄埔企业,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发展为细分领域的行业新锐。
适介医疗位于广州莱迪生命健康城。公司董事长蔡诗洲接受采访时,不仅高度认可本次活动形式,更特别称赞了生物岛搭建的"一岛多园"体系。他表示:“‘一岛多园’为园区企业带来的发展红利极为可观——最直接体现在成本优化,同时助力企业快速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开拓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孙旭东 邱晓桐)
上一篇:3000万重奖撬动万亿蓝海 黄埔绘就“天空之城”新... 下一篇:精准赋能,黄埔高效备战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