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务信息>热点播报

黄埔创新举措构建“湾区标准”协同发展体系

发布时间:2025-06-09 来源: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州召开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发布十项“湾区标准”实施应用典型案例。其中,广州市黄埔区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案例达四项,涵盖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电梯安全、绿色基建等民生与产业核心领域,凸显黄埔在推动粤港澳规则衔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的创新实践。

   “湾区标准”:三地共通的技术规范

   “湾区标准”全称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经粤港澳三地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在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体系以清单形式公布,通过整合三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跨境服务、产品认证、产业协同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已发布的“湾区标准”总数达235项,其中黄埔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的“湾区标准”数量达39项,覆盖食品餐饮、智能家居、医疗服务、冷链物流、社会治理等领域,成为大湾区要素流动和规则衔接的重要支撑。

   三项创新举措构建“湾区标准”协同发展体系

   作为大湾区产业高地,黄埔区积极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深度参与“湾区标准”制定与实施,形成“政策创新—规则衔接—服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聚焦政策创新,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动能。黄埔区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服务双轮驱动,在全省首创将“湾区标准”纳入区域性质量强区资金扶持范畴,对主导及参与湾区标准研制的项目给予单项目最高10万元的扶持,激发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系统梳理标准申报路径、技术规范及成果转化机制,配套建立“一企一策”标准化服务机制,为重点企业提供从标准立项到实施的全流程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已累计引导53家企业深度参与湾区标准研制工作,推动形成活力充沛的区域质量强区发展新格局。

   聚焦规则衔接,推动湾区标准协同创新。黄埔区通过建立“政策对接+平台共建+标准互认”协同机制,深化与港澳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标准融合。依托穗澳知识合作先行示范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等战略平台,聚焦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生物安全等关键领域,加速研制高水平“湾区标准”,形成以三地协同赋能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创新生态。区内企业威凯公司联合粤港澳三地13家机构制定2项湾区标准,精准对接产业升级与民生关切,其中《家用和类似用途扫地机器人智能分级评价规范》构建了智能性能分级检测体系,填补行业空白,深圳市消委会已据此完成15款产品测评。

   聚焦标准“走出去”,驱动全球市场多元拓展。黄埔区立足标准国际化,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市场拓展”全链条赋能体系。通过组建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构建国际标准、“湾区标准”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等举措,培育高素质标准化人才梯队,实施国际标准与湾区标准“双轨并进”策略,以标准软联通支撑企业全球化布局。由落户黄埔区的省产品质检院牵头研制的无卤低烟电缆“湾区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技术指标,已在海南自贸区的重大项目和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基建工程中规模化应用,实现高质量电缆产品的标准化输出,成功架设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市场的技术通道。

   接下来,黄埔区将持续深化“湾区标准”战略价值,依托粤港澳各层级创新合作平台,聚焦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通过实施“标准领航计划”和“标准提升行动”,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等前沿领域培育标杆性湾区标准,加速创新技术向产业规则转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模式,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示范样本。

   (孙玉龙)

上一篇:赋能AI企业合规升级!黄埔启动大模型、算法备案... 下一篇:广州开发区发布“美妆大健康产业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