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务信息>公示公告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5-30 来源: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黄埔区各街道、镇,区府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如遇问题,请径向区发展改革局反映



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

                      2024412



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推动大规模设备

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制造业大区、消费大区,为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促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提高我区企业竞争力和居民生活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7年,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4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实施设备更新行动

(一)加快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汽车、电子、石化、电力、机械等重点行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方向,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质增效行动。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优化技改扶持政策、扩大扶持覆盖面、提高扶持比例,打造“一街一特色”工业园区试点。加强供需对接,支持企业互采。完善“云智一体”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支持企业以数智技术激活传统产业。严格落实能耗、排放、质量、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二)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供热和灵活性改造,支持燃煤燃气电厂灵活配储,推广应用新型储能设备。加大光伏、氢能、生物质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已达或临近寿命期的充换电、光伏设备更新改造。支持电网输配电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乡村配电设施等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及更优能效水平的更新改造。

(三)加快建筑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坚持“拆、治、兴”并举,打造城市更新示范。结合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打造城市新社区。加快小区及周边适老化和适儿化设施、无障碍设施、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安防、消防、文化休闲、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配套设施更新升级,推进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示范推广迳下村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

(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结合智慧黄埔建设,升级城市运管中枢,加快推进5G、光纤网络等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升级,推动道路交通、照明系统、广播电视等数智化改造。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推进水厂、管网和加压调蓄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强化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和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加快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工作,推进垃圾处理设施转型和提质升级。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抓紧替换超过20年寿命、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燃气管网

五)支持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推进全区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加快淘汰区内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强低空经济装备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支持文远知行、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开展自动驾驶货运以及低空物流网点建设。推动区内船舶LNG动力改造、推广黄埔港作业机械车辆使用新能源动力。

六)推动农业农村领域设备更新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建设“黄埔实验田”。推动农业项目加大购置智能农业装备,加大新型农机及智慧化系统推广。做大做强黄埔区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智能农业装备。

七)提升教育科研设施设备水平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平台更新科研技术设备,提高科研水平支持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鼓励以租赁形式更新设施设备。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纵深推进“数字与智能化教育装备创新与应用项目”,支持希沃、曼恒数字等企业积极参与智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等场景应用创新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加快体育设施设备更新结合高铁新城建设谋划实施黄埔体育中心片区综合提升

八)推动文化旅游设施更新升级高质量推进“三城一岛”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高质量文旅市场载体推进扶胥古运河海丝文旅项目规划建设,加快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区提升长洲岛综合改造,建设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支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打造融合图书阅读、文化沙龙、非遗展示等服务的新型文化空间。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乡村观光旅游黄埔品牌。支持企业发展文旅新业态,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推进医疗康养设备设施迭代升级。加快岭南医院二期、开发区医院永和院区、区疾控中心、广州生物岛质子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广州开发区医院、黄埔区中医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支持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优化住院诊疗服务。支持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设备设施水平。完善老年健康、医养结合、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备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探索推进医疗装备产品“购买技术服务”和设备租赁等新模式

三、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十)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广本、小鹏等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通过开展促销活动、发放换新补贴、赠送充电桩等形式提供购车优惠让利,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关群团组织和区属国有企业车辆更新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公交、环卫、运输等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和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加大加氢站布局建设。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

(十一)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鼓励京东、苏宁等龙头家电销售企业联合创维、乐金、华星光电等生产企业以及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活动专区,通过直接补贴、优惠促销等方式鼓励消费者换购节能产品。鼓励企业创新家电产品消费新场景。落实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提升家电售后服务水平。

十二推动家具家装消费品换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和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好莱客创意家居、立邦企业加强上下游合作联动,打造线上样板间,为房地产、城市更新、未来乡村等项目入住居民在集中装修、团体采购等方面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生产企业围绕智能家居等开发新型终端产品,鼓励企业推广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场景

十三提升品质消费空间加快“三城一岛”高端商圈布局,推进知识城超级邻里中心、萝岗全盛新天地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支持科学城商业广场提质升级。用好城市更新商业载体,引进高端商业品牌,构建“家门口的消费圈”。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探索打造“永不落幕”广交会延展中心,依托综保区发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模式。鼓励优势产业企业持续发力直播电商利用区内完备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进行“前播后产”培育一批黄埔网红品牌

四、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十四)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互联网+循环利用”等新模式发展,鼓励广本、小鹏、创维、华星、乐金等企业建设逆向物流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支持广州万绿达等企业拓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务和规模化发展。加快完善以回收网点为基础、“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为平台、专业回收企业为核心、再生资源有效利用为目的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动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2025年前建成1所绿色分拣中心。发挥公共机构带头示范作用,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处理渠道。支持打造废旧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平台

(十五)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加快布局我区车辆业务办理场所设施,开展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引进二手车出口企业,培育完整的二手车出口交易、整备、检测等上下游配套服务。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支持建设二手商品交易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支持视享、可穿戴等电子产品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

(十六)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用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装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平台,培育旧件回收、整机再制造、关键件配套、再制造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产业链,壮大一批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的再制造示范企业。加快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推动风电光伏、工业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加快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开展旧件损伤检测与残余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等技术研发应用。

(十七)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加快危化品卸载基地等项目建设,建设高水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物流枢纽,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支持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支持科城环保、金发科技等废弃物利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化回收利用,支持企业工艺设备提质改造,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

五、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十八)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标准。推进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引导项目选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规划合理可行的能源管理机制。推动重点用能领域开展节能诊断,全面推进节能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参加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落实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严格大气、水污染物等排放控制水平执法检查。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石化、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评估验收

十九加快产品技术标准升级。深化质量强区建设,聚焦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优势产业消费品,鼓励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标准,培育一批展示黄埔产品优质形象的品牌和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推动产品设备回收利用、安全风险等级认定等标准制定,争取我区产品和服务进入上级清单目录。加强关乎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督促企业执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产品,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抽样检测有效落实汽车检验和报废制度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引导燃气充装单位实施燃气气瓶8年报废更新制度。

二十加强重点领域标准衔接。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小鹏、创维、视源等企业开展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化工作,引领行业标准制定。鼓励区内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大力推进碳足迹认证,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制定“湾区标准”,推进高端服务业等领域取得“湾区认证”。强化“一带一路”绿色标准对接合作,助力我区再生资源产品、再制造产品、二手商品走出去。

实施系列组合政策

(二十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各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资金等相关领域财政资金,加大对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升级改造的支持。谋划储备一批设备更新、循环利用等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用足用好中央、省、市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商贸流通、城市交通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专项资金,加强与上级资金统筹协同,联动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工作。出台和优化提升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降低换新成本。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鼓励机关单位、国有企业加强绿色产品采购。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二十二)完善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好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新能源车购置、二手车销售等税收优惠政策,用好加速折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政策

(二十三)强化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用好国家设备更新再贷款货币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金融支持工具。大力支持绿色金融,综合运用银行贷款贴息、保险增信补贴、融资租赁补贴与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加强对技术改造的支持。推动融资租赁服务工业、教育、科技、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引导银行机构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消费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信用贷度。

二十四)强化各类资源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鼓励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加快盘活低效用地,提容建设新型工业化厂房载体。

(二十五)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厚度。建强用好“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建设,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领域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突出需求导向、强化结果应用,深入实施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黄埔专项,“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攻克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布局一批中试平台,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组织实施

(二十六)强化统筹组织。完善工作机制,主动做好与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上级政策、审批、资金等更多支持。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政策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建立工作专班,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举措、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二十七)加强政策宣传。借助黄埔融媒全媒体传播体系多渠道广泛传播,完整准确传达中央决策部署和各级政府支持政策,在政务大厅、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咨询台,通过政策咨询、宣传推广、优惠促销等方式,提高企业和居民知晓率和参与度

(二十八)优化消费环境。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为守信企业提供降低监管频次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主体实施市场禁入或服务受限等联合惩戒措施。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大网络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力度,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市场主体依法实施惩罚性赔偿

(二十九)完善评估反馈。畅通沟通联系渠道,相关政策制定和出台要广泛听取与政策关联性强的市场主体和消费者意见,加强监测分析,定期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相关部门及时调整

上一篇: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绿色... 下一篇:市: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工...